引言: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,面对超负荷的竞争机制,都会充满怨言,抱怨只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。关键在于,抱怨之后,你是继续保持生活的原样,还是转变对生活的态度。 几个礼拜前,有一次去唐山出差,为了赶早班火车,我六点就起床,七点钟到达火车站。在火车上看了近一个小时的书,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,早起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。 既然如此,不如以后就早点起床...
引言:想去国际化大都市香港拼职场的兄弟姐妹看过来。 赴港读书的应届毕业生想要留港就业,在最后一年开学时就需未雨绸缪。除了要多方搜集信息,还需发挥个人在语言上的优势,在职场上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,扬长避短,必然有所得益。 想要留港,必要搞定头顶两座山:工作,房子。介于大多人都会以就近原则,住在方便上班的地点,于是主要问题其实还是在找工作上。不过面对海量招聘信息时,仍然会有很多港式特色的纠结...
如果你在寻找工作的机会,那么有些事情在工作面试的时候,千万别做。有些公司的HR部门会首先通过电话筛选。事实上,电话在评估求职者像什么样上是很好的,但是有些事情只有你和求职者面对面时,才能知道。 最近BNET商学院在招聘中,在接触的所有求职者中,求职者明确是他们喜欢这个工作或者公司,而且也愿意表达自己是最佳人选。但是当谈到什么该说,或者如何表现时,求职者就一定有一条不能逾越的界限...
你认为成功的人是那种总在兴奋的奔跑者吗?其实不然,成功在于很多的决策,而在决策中,保持平静才能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。成功者在人前的兴奋,不代表他们人后也如此,事实上,大多数高绩效人士确实非常平静。兴奋并不是成功的标记,而是让你实现自己巅峰表现变得更加困难。 最近LinkedIn上有一篇文章来自TalentSmart总裁Travis Bradberry,他说自己公司对超过一百万人做过调查,发现90%的优秀者善于在压力情形下...
89.7%的人表示存在职场“为人处世”上的困惑,仅4.6%的人表示没有困惑。具体表现在,“很难把握跟领导打交道的分寸”(64.1%),“面对‘潜规则’不知该不该坚持自己”(49.7%),“搞不清办公室政治”(49.0%)及其他。 年轻人作为职场新人,常常面临很多困惑,特别是对于“人情世故”的把握往往处于被动。 前段时间,一位咨询公司的女老总发微博说,在咖啡店面试一...
引言:拖延症是生产效率的杀手。美国Larry Kim分享了极富成效的人控制内心拖拉想法的方法,希望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极富成效的人。以及另一位作者J Cole Morrison分享的针对程序员/美工应对拖延症的方法,但其实任何人都可以使用。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种想拖延的想法,我们会为自己找各种理由,我们会有各种分神的事来逃避我们要做的事情。当然,有的时候是因为对手上的工作感到厌倦,另一个则是这个工...
不管你日前正在从事哪一行业、哪种工作,每天,你都应为自己创造一个机会,令你可以在平常的、分内的工作范围之外,从事一些对他人有价值的服务。在你主动地提供这些帮助时,你应了解:你这样做,并非为了疚得他人的认可或金钱上的报酬,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――告别可有可无的工作状态,然后,你才能在自己所选择的事业中,成为一名出色,的人才。 在职场中打拼,我们一般都会将“薪水”当成自我价值的体...
“如果你必须吃掉一只青蛙,不要长时间盯着它看。如果你必须连着吃掉三只青蛙,记得要先吃掉最大、最丑的那只。”——博恩·崔西,《吃掉那只青蛙》(Eat That Frog) 如今这个世界日益复杂,我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。在寓意奔腾向前的马年即将来临之际,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审视备受世人推崇的“时间管理”这个理念。每天的时间似乎永远也不够用,不足以让我们完成所有想完成的事情。那么,为什么...
抱怨工作与生活之间没能很好地平衡,这不过是一种自我放纵的行为。我们生活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自我感觉良好,这种理念对于社会发展毫无意义。它源于对积极心理学的曲解,事实上,积极心理学推崇的是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,而不是自我陶醉和自我放纵。 为什么每个人都如此关心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呢? 坊间传言,按照上世纪50年代流行心理学的说法,工作狂都贪婪自私,注定死于心脏病。 事实并不真...
妙招一:淡泊是免疫剂 做到小事糊涂,大事清楚。整天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事,心会很累。遇事不妨潇洒、大度一点,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内心满足感,有利于职场相处。如果你整天都把精力放在一些小事上面,你永远不会有什么提升,只会为了小事伤神又费时。 妙招二:笑是营养素 研究证实,笑能降血压;笑1分钟可以起到划船10分钟的效果;笑还能释放压力,减轻沮丧感;笑可以刺激人体...
- 5881
- 5443
- 4809
- 4648
- 4199
- 4001
- 3894
- 3817
- 3662
- 3544

